F.O.G. Architecture x dresscode
dresscode 店铺面积仅有60 m²,与其说是一家花店,毋宁说是一个人与花卉亲密交流和角色互换的体验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与大家一同直面花卉的生命轮舞,在这个芬芳馥郁的“小剧场”中,欣赏一场关于时间的表演。
这的确是一个小物业,店型局促,前、后场空间关系混乱,一条楼梯横在场地中间略显尴尬,动线规划也颇为怪异。业主是内容创作者姜思达,他希望在这个小空间中营造一种“由感官叠加而成的性感”、把花的芳华赋予空间。
# 以花抵达自由
正如花卉作为物理与精神世界的连接物,通过影响视觉、嗅觉、触觉来铺就灵动的想象空间,我们更可以借助花卉摆脱日常时空间的限制,寄托情感于色泽,香味,枯荣。如何以空间类比花,以花抵达自由?我们的设计思路由此生发。
# 尊重花的瞬间性
“探“字是整个空间的情绪推动核心。全金属外立面首先呈现冷酷的“拒绝”姿态,与街面熙攘形成动静对比,也从氛围上与周边物业区分开来。然而,我们保留了一个充满诱惑性的入口和一条向未知延伸的门廊,人们需要穿过这条探索路径才能进入明亮的主空间。
我们试图以这种方式加强入场的仪式感,通过若即若离的店铺外观以及戏剧性的明暗转变,尽可能调动人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再让这一切成为花卉登场的序曲。
此外,空间对色彩和材质的使用也极为克制,大面积的冷色和金属促成一种中性、冷静的视觉效果,编码着“花卉优先”的梦境美学。对于业主姜思达来说,花的“瞬间性”指人与花的“一期一会”,行人、客人、花卉间的对望,正是这间“小剧场”所期望搭建的链接。基于此,我们在做动线分离时为空间打造了两个立面,一个面向街道,一个面向门廊——等同于在原本的方形空间内再造一个“盒子”——而两个立面上都设有与视线等高的单向玻璃观察窗口,如同一条“玻璃缎带”系在“盒子”外围。
室内,这条“缎带”与其他镜面、金属表面相互反射,提升了空间的重复性、不对等性和趣味性;室外,它允许行人单向观察室内的一切,成了dresscode冷酷外表背后“主动伸出的一只手”。考虑到物业二楼是其他业主的酒吧,这种“方盒套方盒”的设计手法还具有实用性,有效分隔了两层空间的出入路径——如果说,它成功为原本混乱的空间注入秩序,那么鲜花则是这一秩序的“破坏者”,为空间带来表情。
# 接受花的凋谢
花的凋谢是重要的物哀触发点,不过 dresscode 无意干预其生命进程,希望将花期百态完整呈现。基于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解构了这个“会发光的盒子”,以高度秩序化的网格空间取代常规花器,在“盒子”中为花卉“建档”,并塑造了一个具有宗教感的“剧场体系”——每个格子都是一间“剧场”,花卉在其中上演从初绽到枯荣的不同场幕,一个个独立瞬间组成眼前这座“花之千面殿”。
让仓储或是被替换掉的花卉重新变成展陈的一部分,甚至变成空间最重要的构成之一——这是对其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光阴的顺从。
为保证展陈空间采光,同时实现花卉局部补光,我们直接将墙面、地面变成呼吸般均匀明灭的光源,配合多组射灯进而提升空间的戏剧性。如此一来,墙面和地面全部成了展陈的一部分,它们被切分成单元格,可以随机伸出变作“展台”,在空间中按需移动、堆积。
作为习惯被欣赏的对象,花卉同样是情绪的写照,人在注视花的同时也被花注视着。雾气笼罩下,它们的生命力被空间汇集起来,形成一种肃穆之感,花卉与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边界随之褪去。
我们希望这个小店激活的不再是单向的商业行为,而是人与花之间的共情——这种互动是游移而临界的,尤其在这个“网红消费”时代,我们都在购买,也都在被售卖,花在它们的荣枯轮转中,无声注视着我们。
平面布局与设计更新
项目信息——
业主:dresscode
设计团队:郑宇、何宇妤、詹迪
定制家具及装置设计:F.O.G.
灯光设计:张旭
设计&完成时间:2020年
面积:60m²
摄影:言隅建筑空间摄影、张之洲
关于事务所——
F.O.G. 建筑事务所
郑宇 & 詹迪
F.O.G.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创设计师
F.O.G.建筑事务所于2018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现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师团队,在伦敦、上海、重庆三处均设有工作室。
F.O.G. 关注空间背后的运作逻辑,致力于将每一次实践都视作探索事物本质的机会。在⻜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 F.O.G. 试图去寻找空间所赋予人的潜在而不可名状的稳定感。通过不断审视材料、光线、地形、功用以及文脉所带来的感官体验, F.O.G. 希望能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将“体验“与”感觉“加以固化,直至形式与空间逐渐显现。
F.O.G. 相信好的空间富有情绪,可以穿透时间的屏障,与人产生连接。
新近完成项目:北京三里屯观夏香薰体验零售空间
www.fogarchitecture.com
press@fogarchitec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