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安吉的茶田,我们打造了一间茶室与两座凉亭。这一项目映射出因地制宜的理念,以及富有人文情怀的设计语言。
与HATCH擅长的城市“高技派”建筑有所不同,这个项目落址于由万亩茶田构成的乡野景观之中。通过微小的介入,事务所将一间闲置的储藏室改造成了“网红”茶室,并充分运用了当地传统的竹、木材料,在和谐融入环境的同时,又为田园牧歌之景平添了一份趣味。
PART 1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浙江安吉风景秀美,以“竹”闻名遐迩,素有“中国竹乡”之美誉。而在竹子以外,这里还有一样物产也富有盛名,那便是白茶。殊不知,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离不开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安吉调研生态建设,充分肯定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绿色发展理念。
▲场地鸟瞰
近年来,安吉不仅走出了一条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和茶文化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还滋养出绵延在群山中的万亩茶园,令五湖四海的游人向往不已。正是在此语境下,以白茶产业起家的业主爱家集团有意在安吉打造一座“白茶小镇”。
观景平台及茶室,是HATCH为安吉“白茶小镇”操刀设计的首秀之作,位于苍翠茶山的高处,来客在品味香茗之时,亦能将茶田美景尽收眼底。
茶室的不远处,即为习近平主席题词的巨石,书有“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来此享受美茶、美景之余,不妨也品读并思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未来,HATCH还将与业主携手打造酒店、餐厅等配套设施,让这里真正成为一个吸引游人度假、放松的“小镇”。
▲远眺竹亭及习主席题词的巨石
PART 2
由闲置储藏间变身而来的“网红”驿站
▲场地前身
▲改造后的茶室入口及吧台
茶室前身是一间乡政府的储藏室,地理位置绝佳,大部分时间却处于闲置状态。秉承“微介入”的理念,我们以轻巧的手法对储藏室进行了改造与拓展。
顺应茶园梯田的地理形态,采用嵌入的方法塑造出逐渐下降的茶室。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材料选择、形体塑造等方法弱化建筑的突兀感,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茶室内部则被打造成了大地色的“洞穴”,室内吧台、台阶的曲线如茶垄般蜿蜒,富有柔软顺滑的质感。
▲12米落地窗的开与合
茶室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是面向茶园的长条形全景落地窗,占据了一整个墙面,像是一个别致的取景框。气候适宜时,横向足有12米的折叠式落地窗可以全部打开,让茶客毫无阻拦地欣赏美景,享受不时吹来清风。
▲依附着梯田高差的下沉休息区,小憩同时,零距离欣赏到茶田美景
PART 3
深入乡野与茶农共创
在茶室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两座位于茶山制高点的开放式观景平台,它们的设计灵感源自这里的村民最引以为傲的物产——白茶。
一座观景凉亭的顶棚如一瓣叶片般舒展,轻盈地落于田间。
另一座凉亭的顶棚则形似漂浮的云朵,为茶农与游客提供了一隅庇荫纳凉的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个观景凉亭均采用当地的竹材与木材打造,挖掘出传统的材料的全新运用场景。为了打造这两座凉亭。
设计团队也与当地的手工艺人深入沟通,了解材料的特质,在实现共创的同时,也让材料发挥出最大潜力。
▲凉亭的柱结构为白竹,经高温沸煮、高压防虫处理后达到防腐防霉的效果。现场施工时,熟悉竹材料的当地村民对其进行火烤定型与安装。用于庇荫的顶棚则采用了传统的竹篾条,由工人于现场手工编织而成。
PART 4
结语
作为HATCH团队在安吉“白茶小镇”的首秀,茶室以及附带的观景平台不仅是美的,它们更是融入在地的、富有人情味的。在形态、材料与观念上均展现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用质朴而巧妙的设计手法连接土地、村民与游人。
▲观景平台层平面图
▲茶室层平面图
▲南立面图
▲东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安吉观景平台及茶室
项目位置:浙江安吉
业主:安吉旭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景观面积:1300平方米
状态:建成
主创设计:卫宏涛 David Wei
设计团队:邵丹珺,王志铮,徐嘉文,赵元铭,代二强
设计公司:HATCH Architects 汉齐建筑
室内设计:上海柏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室内软装:上海支曼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摄影师:朱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