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形态 | 画王·大理石2021中国建博会(上海)展厅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易》 像一个秘密,却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 尺度宜人,却保持了恰当的神秘。 如何在偌大的展馆空间中分割出适合身体并能迅速唤起人们感知的空间,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项目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所来体验空间与展品、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森林峡谷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对江河湖海的重塑,人一直在追寻与自然的关系。 由抽象到真实,再由单纯地模仿抵达抽象的美学精神,设计的功用让体验不只停留 […]
共生形态 | 2020广州设计周画王大理石展厅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 人的穿梭时常会变成一种对现象的演绎。 城市化进程带来巨大的消费动力, 但我们似乎不再有耐性,去探寻所处空间中的细微差异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我们再度携手以“现代空间美学筑造者”为品牌立身的画王大理石,深度挖掘人造石的艺术性。与上年的设计不同,新的展厅从观念的抽象到建造行为的显性化视觉感都更变得进一步凝练。我们希望更准确地表达展厅设计的意义,在今天,对展厅设计者而言,这也是一 […]
共生形态 | 印象南通 · 中南1895城市展厅
倘若我们用空间来类比宇宙,那么内部的建构便是人们眼中的星系。这像是一个提醒。 城市中,从流行与经典的缠斗,到物质与精神的分野,我们时而欢呼雀跃是人类的创想与进步推动了生活,时而又被那些文明发展中所积淀的概念而束缚了手脚——都市焦虑、身份认同、同侪压力无不反映了这一现实困局。在概念丰富、规章纯熟、高度市场化的体系中,于大多数个体来说,毫不施力就会被牵引起飞,但对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言,所有可能刷新感 […]
共生形态 | 武汉美的·君兰半岛艺术中心
第一次去看场地,有风从江上来,带着潮气,一片清冽。逆风行过去,但见浪花层层卷拍,碎落回江中,激起漩漪朵朵。那一刻,鼻息间尘气尽减,教人精神为之一振。设计师当时便想:长江在左,商业环伺,美的君兰半岛艺术中心,可以做成一个安顿精神的场所。自然景观是现成的,中国人尚水,武汉称江城,若以水元素作为设计引子,可谓水到渠成。 ▲一层手稿图 ▲一层分析图 ▲首层接待区 美的君兰半岛项目由四个地块组成,规划有叠墅 […]
共生形态 | 春风印月MOMΛ星空小镇
诗意的产生源自空间中的时间,因为有向死而生的坐标,也才有了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西方建筑学源自宗教,诗意产生于对永恒的追问;东方建筑学源自庭园,诗意产生于对深远的表达。 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技术总和的表意象征。真正被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篆刻在时钟之上的时间不过和现代社会共谋的骗局,对于建筑而言,宏观意义的时间,是历史,是记忆,是衰老的宫殿和砖石磨损 […]
共生形态 | 贵阳美的1958时光里
“建筑是时代精神的容器”——密斯·凡德罗 Architecture is the container of Time Spirit.——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当包豪斯在欧洲费力地拆下建筑身上那些繁复的装饰和雕花时,中国刚刚被打开国门,而后几十年,我们用一段很短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都市化进程,代价是,历史遗存的城市肌理和地域文化被推倒消解,一切为效率让路,而打包回国 […]
共生形态丨阅时光城市展厅
“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与时间的关系更甚。” ——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 转变:个体与公共 以农耕文化作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常依附于土地而存在,最初的城市雏形沿着河流水域发展,人口聚集形成村落、小镇。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原本散居的环境被高耸的建筑群所取代,人们从散落的生活方式中稳定下来,定居在城市中。 这样的转变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空间、城市之间互相指向的关系—— […]
共生形态丨冠珠陶瓷2019广州设计周展馆
什么将是引领这个时代的新潮流?我们想它不会属于欲望的表达,但它一定是一种理性的平静,回归到原点的本质。 2019年广州设计周上,冠珠陶瓷联合共生形态,举办了一场关于物质本源的展览。展览结合设计周“新生”的主题,借此提出“回归本源,折射新生”的策展。在300㎡的概念空间中,设计师使用了特别定制的179块纯白岩板。纯白象征着瓷砖最原始的模样,设计师通过去物质性的设计手法希望人们不要再去过度关注瓷砖的装 […]
旧邻新巢,他们把办公室变的更高级、高效了!
据说非洲角马迁徙一次大约三四千公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方画了一个圈… 广州共生用一纪的时间,在广州市海珠区转了个圈,回到了最初的那一点。 角马是动物的本性,老人是政治家的举重若轻。共生的举动…咳咳…你听说过“宿命”这玩意儿吗? 籍曰:功成富贵不回乡,犹如绣衣夜行。什么?你问我“籍”是谁?快回去重新读一下初中历史,江湖上人称“霸王”的那个黑 […]
广州设计周中竟藏着这样一个让人乐不思蜀的镜像空间
▲积粟社2018广州设计周纪录片首发 数码技术的成熟,是继罐装啤酒、原子弹和互联网之后最能改变人存在状态的技术变革。当然,也可以称之为进步。不过请原谅,出于自身那点卑微的保守的部分,我还是宁可称之为“变革”。如果你不太明白为什么罐装啤酒也会出现在这里面,而且排在首位,那么不妨去查一查相关的历史——在现代史这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的设计,不一定需要引人瞩目,而是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同样,今天“像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