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建筑梦想家Frei Otto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获得者会得到10万美元奖金、一份证书和一个铜制奖章(从1987年起,在1987年之前用的是限量发行的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雕像)。由美国总统颁奖并致辞,在享有盛名的建筑物如白宫、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地方举办颁奖会,印制刊物并举办巡回各国的得奖作 […]
对话Moij系列折纸餐具作品设计师姐妹花儿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博览会上我们看到了Moij品牌的系列折纸餐具作品。“Moij”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由汉堡美术学院的Stine Paeper和Angelina Erhorn创建,Moij一词在低地德语里是美丽和漂亮的意思。他们的工作特点是以有趣的方式对材料进行试验。我们找到了Stine和Angelina,想对她们做进一步的了解。 你们是怎么开始对设计感兴趣的? 我们一直都喜欢创新,在汉 […]
设计或许可以赋予玻璃新的价值——专访玻璃艺术家朱丽越
朱丽越对玻璃的热爱是从大学时一次对装置艺术的尝试开始的。在清华美院毕业前夕她创作了一组以冰为材料的作品:以三个等大的女胸像为主体形象,以冰为原料,第一个雕塑里冻满了红色玫瑰花,第二个雕塑冻满了颜料,第三个雕塑中冻了一些黑色的燕尾鱼。在展览的过程中她的作品逐渐融化消失,她突然展现了“四维雕塑”的魅力,冰的穿透性和光影的变化迷住了朱丽越,从此,她着迷透明材料。 在捷克,有一个名为玛利亚的温泉小镇,它在 […]
[设计·视界] 马岩松:城市应让人有心灵的归属感
2014年6月6日,由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国际设计周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平行展暨中国城市馆首展“穿越中国 –从北京出发”于当地时间6月6日在威尼斯老海军造船厂展区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威尼斯政府、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的代表、赞助机构代表以及多个国家的建筑、艺术、媒体代表出席了当天的活动。中国城市馆是北京国际设计周应威尼斯市政府、2015威尼斯世博会的邀请而举办的 […]
空间是平的——专访极简主义之父约翰·帕森
看上去像一座寺院的诺霍区天空套房,外观形似新型赛艇的Calvin Klein专卖店。如果是作家布鲁斯·查特文,一定会把它们称作“去物质化”。这便是现代建筑的极简主义之父、现年61岁的英国建筑师约翰·帕森的作品。年轻时,他曾把吊床安在宿舍里当作自己的睡具;也曾在日本的寺院中度过一个昼夜,思忖自己是否要远离尘世的喧嚣。 最近,帕森和另一位作者艾莉森·莫里斯合作编写了专著《空间是平的》。书中收录了30个 […]
建筑界“女魔头”——Zaha Hadid
建筑界“女魔头”Zaha Hadid的设计富于动感及现代气息,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然而如此动感的设计让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于现实,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 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 […]
从“民间抗强拆队长”到建筑界“圣女贞德”
——专访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奖得主 菲莉丝·兰伯特声音洪亮,铿锵有力,而且记忆力惊人,非常健谈,完全不像是个 87 岁的老奶奶 第 14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 6 月 7 日正式开幕。开幕前,评审团宣布将今年的建筑终身成就奖授予 87 岁的加拿大人菲莉丝·兰伯特(Phyllis Lambert),她本人亲临现场接受了金狮奖杯。已过耄耋之年的兰伯特精神矍铄,依旧留着短发,戴着招牌式的眼镜,虽然 […]
独立服装品牌设计师——李登廷
李登廷选择以冷门生僻的中国古代服饰作为设计元素,自创独立品牌“鹤”(Crane),以摩登奇趣的时装设计,360度地展示出设计师仙风道骨的精神世界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为民俗文化的延绵出一份力。 如果将时装设计师的设计出发点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外向型是指消费者、市场、社会思潮等多种因素对设计施加作用力,内向型则指几乎完全尊崇自己的内心喜好、审美情趣来创作—那么独立设计师李登廷一定会被划分到后一个 […]
丹·罗斯加德:科技与设计的新逻辑
丹·罗斯加德坚信,科技创新在未来的设计领域将被重用、数码和物质世界的边界将被打破。“如果突然没了灵感,就想想:我们想从科技中得到什么?科技从我们身上又能得到什么?” 冬夜,在荷兰驻上海领事的官邸内,设计师丹·罗斯加德正在向大家描述他的最新设计“Smog”:一个能吸走雾霾的小型装置。窗外灰蒙蒙一片,整座城市已被雾霾笼罩数日,挥之不散。“Smog”适时出现,引发设计与环保界的双向关注。 设计师丹·罗斯 […]
娄永琪:致力于城乡交互的设计师
从“目中无人”的建筑师,到致力于城乡交互的设计师,娄永琪认为,从源头上思考,设计要起到更大作用,必须从个体的专业的创造,变成走向社会的、日常生活的创造。 B=《外滩画报》 L=娄永琪 B:“设计丰收”项目为什么选在崇明的仙桥村? L:我们有个情结,想做点事情,觉得不能自己做,否则就只是自己的表达。开始是想,我们来搭个平台,让更多人一起做,一方面我们自己看世界,另一方面也看看别人怎么看世界。所以一定 […]
横跨建筑设计:让设计变得更诚实
芦沢啓治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位于东京文京区,这里是纤维制品厂家和批发商聚集的老街区,事务所的白色建筑物很显眼地矗立在周围的古老建筑之中,每到下午三点时分,办公室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四周传来的广播体操的音乐,颇有些趣味之感。这栋建筑本身应该是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第一个项目,在芦沢啓治决定租借之前,这栋老旧的建筑已经很久寻觅不到租客了,在考虑了地理位置和租金之后,他毫不犹豫地租下了这里。通过拆除多余的天花板吊 […]
欧洲设计师组合Something
大自然是最好的灵感来源 ——专访欧洲设计师组合Something 伦敦的丹尼尔·德比亚西和意大利的费德里科·山德里 Something. 是一个新诞生的年轻设计组合,设计事务所的两位合伙人丹尼尔·德比亚西(Daniel Debiasi)和费德里科·山德里(Federico Sandri)分别定居在英国伦敦和意大利维罗纳。两位合伙人分别位于不同的城市—这样的合作方式在设计圈里并不多见。他们相识于米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