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之亭-驿站功能感知的双面性
位于风城新竹的交通大学,是汇聚了众多青年学子的综合高教学府,来自台湾各地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多数以大型公交车由外地进入校园,对每一位交大游子而言,候车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连结求学之路的重要驿站,一道生命记忆中的独特风景。近年来,校园内的候车亭陆续做了新的设计,在校方强化美感校园与减法美学的思维下,不断地美化校园风貌。本次候车亭基地邻近交大南门,位处校园的边陲角落,却也是连结内外的重要节点,对使用者而言,这座候车亭乘载的,不只有单纯的候车功能,更重要的还富含了交大人的情感与对未来生活方式与生活美学的期待。
地景美学-平台设计软化的高程起落
候车亭基地位处南大门停车场内,紧邻篮球场、网球场汇集的区域,空旷的停车场与运动设施为后山绿地所环绕,所处位置因地形关系将停车场一分为二,并产生了1.2公尺的高程差,故在规划之初,我们便决定透过设计手法,软化高低落差造成的视觉与活动障碍,延续校园与环境共生的思考,以「地景性」思维作为设计主轴,加之以「减法设计」的手段,以顺应地形的方式让建筑形式自然成形,藉由设计串联起不同的高程。由于基地周遭运动场地众多,亦不定时举办活动,我们以「平台」的概念串接起不同的使用机能,地景式的半户外开放式设计,让候车亭承载的不再只是候车的功能,而增添了和周围活动对话的机会,创造了提供不同功能、族群、时段使用的多功能活动方式。
空间构筑-厚重与轻透的复合交织
地景式设计在构造上单纯地以一块大面屋顶板块与29根细长立柱便可完成,厚重的面状块体,承载使用者拾级而上与屋顶覆土的重量,为了强化建筑的轻盈感,细长的钢柱以错位排序结构,展现一种对比性的轻透与空间张力,并回应周遭榕树须根,形成人造树林的意象,这样的手法亦让整体建筑可以全然与周遭环境串联并隐于其中。候车亭内没有固定座位,我们以人体尺度设计一连串高低不一的平台板块,以缓解地形造成的高差,使用者可以或坐、或卧、或蹲,在空间中等待。候车亭屋顶亦作了绿美化处理,人们可以轻易地走顶端,在树下可以乘凉,或躺在藤床上,可以躺在斜坡上休憩、看球赛、对话、谈天,藉由地景设计与仿生构造,成功诠释了场域与交大创意、开放、包容学风之间的链结。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轻重之间·层次串构,交通大学南门候车亭
业主名称:交通大学
设计公司: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CHU-Studio)
完工时间:2020.02.17
项目地址:新竹市
项目面积:110(1F)+95(RF)㎡
主案设计师:邵唯晏、李金沛
参与设计师:蔡忻澄、廖佩君
项目摄影师:庄博钦
商业市场调研:Dr.D设计研究院
主要材料:水泥板、塑化木、钢材、人工草皮、特多龙网、镀锌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