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术学院5号楼是21世纪初,吴良镛院士主持设计的校区建筑中的一部分。#501教室位于顶层,长期作为天光画室使用。屋顶天花呈倒锥型,与四面侧天窗形成室内均匀的天光漫反射,具有典型的天光画室的特点。目前最大问题是室内严重缺少人工照明,使用功能单一。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跨学科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促使学院对于教学空间的使用方式上,越来越强调空间与多元化教学相配合的随机性。我们这次的设计任务就是用最少的花费将#501教室改造成具备画室,展厅,会议,工作室等多种功能使用的教学空间。

01

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多种功能的可能性,就必须在室内增加多路控制的照明系统和隔墙等配套设施。基于对建筑空间的尊重而不破坏原有空间的形式感。改造的原则就是要让新的功能与原建筑结构形成并置关系,让新的结构自然“生长”在空间中。因此,移动隔墙系统和照明系统就需要通过一组构架“置入”到原建筑框架中。

gainian-02

构架的设计概念来源于儿时的叫“翻绳”的游戏。这种游戏由两人互相通过手指的撑、压、挑、翻、勾、放等一些精微的动作来创造不同的立体造型。它展现出了力学上的拉伸原理。

gainian-01

于是,我们利用原建筑梁柱作为拉伸结构的受力点,让新的构架成为独立支撑结构,在形式上与原有倒三角空间形成相互依托的构成关系。新的照明系统的走线,轨道都隐藏在新置入的构架中。移动隔墙通过另一组构架结合梁柱进行安装。它们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结合不同照明方式,改变着空间的形态。

0305 0706

画室模式

09-2 10 11-21312

展览模式

14

会议模式

戈登·卡伦(Gordon Cullen)在《简明城镇景观设计(The concise Townscape)》中提出“序列场景”的观点。他认为,人们理解空间不仅仅在于观看,而且应该通过运动穿越空间。改造完的教室就像一个包含多种功能的空间容器。它不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随着不同的使用方式的改变在“运动”着。空间的“序列场景”存在于不同的时间维度中。

<453A5C303030CFEEC4BFCDEAB3C9CDBCC6AC5CC3C0D4BA3530315CB8C5C4EE5 <453A5C303030CFEEC4BFCDEAB3C9CDBCC6AC5CC3C0D4BA3530315CB8C5C4EE5 <453A5C303030CFEEC4BFCDEAB3C9CDBCC6AC5CC3C0D4BA3530315CB8C5C4EE5

平面图

POUMIANTU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央美术学院#501教室改造

设计师:杨宇/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项目设计时间: 2015年11月

项目完工时间: 2016年5月

项目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项目面积:250平方米

主要材料:石膏板,涂料,木饰面,自流平

摄影师:孙翔宇

设计说明:杨宇

设计师介绍——

YangYu

199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USTECH)北京联合空间设计事务所合伙人/设计总监。长期从事教学和实践创新。在设计的艺术形态之上,更关注功能需求,用户体验和最终使用者的场所认同之间的完整性。致力于探寻当代社会的商业形态与消费文化对设计审美的影响与互动,并将其引人设计教学体系,从而引发设计创新。

本文已获北京联合空间设计事务所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