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究竟是什么?城市中心究竟意味着什么?城市为什么会面临再生?旧城是什么?新城是什么?
MUA Spatial Design(木瓦空间)和LD Design Center(亮点设计中心)的创始人联手发起一个长期论坛,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来探索城市再生的各种可能性。
一群人,他们或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80后;他们或许是来这里寻找梦想的人,面对北京这样一个2千万人口的城市用无数个年头的奋斗,他们希望用自己心中那股对城市的热爱,用不同形式传递与城市之间可以交流的信息。
5月15日,他们汇聚在这亮点设计中心,抛开以往沉闷的论坛形式,用融合耳目一新的交互影像展,古建音乐会及鸡尾酒派对的方式来举行论坛。
城市,字典里是这样说:城是防卫,市是交易场所。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有非农业人员及专业人员等特质。
亮点设计中心B座3层露台花园
在北京这样人口众多的城市,我们似乎摸不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每个人只能躲在自己有意无意筛选的一个小圈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城市中心也是一样。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中心的一些房屋和街道已经陈旧破败,但是由于业态低端,城已不再是城,市也已充满了2元、10元店的低端商店。一方面城市中心没有了生气,脏乱嘈杂的环境,丝毫不吸引年轻人;另一方面由于在市中心,有最完整、最好的交通、医疗、学校等的配套设施。破败的房屋却有奇高的价格,使得资本和众多精英人士都望而却步,给城市改造管理者也留下了一个哭笑不得的难题。改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市场并不买账(价格过高),设计不合理。不改吧,城市中心的位置日益落下,成了城中村的感觉。
亮点设计中心B座3层露台花园
针对这一课题,MUA Spatial Design(木瓦空间)和LD Design Center(亮点设计中心)的创始人联手发起一个长期论坛,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来探索城市再生的各种可能性。
每一场论坛的形式都会不同,他们或许是设计师,或许是酒吧经营者,或许是城市胡同的商店业主,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城市老城区的一个分子、元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情怀。
2016年5月15日,第一场论坛的发起人:蒋丹棘和丁平。研究课题:“古城再生”。
论坛邀请了4位嘉宾:梁雅卿、张震、段晓舟、徐晓黎,分别从几个方面对本次研究课题进行论证。
梁雅卿,一直致力于大量文物建筑修缮和测绘工作。参与北京旧城现状的调查,收集整理出几乎全部北京旧城胡同及特色四合院影像资料,她用这些宝贵的建筑修缮实践经验,以最真切的感受去诉说这座城市的脉络。
段晓舟,一个用脚步丈量四九城的实践者,作为四九城里的京油子,理想主义者,有声读物演播者,建筑学者,用自己的脚步去发现古城中一些值得记载的事情。
多栖发展建筑师——段晓舟
张震认为在古代,首都是核心经贸、文化、服务的多功能区,它应该有空间文化、内容文化和活动文化等方面元素,而这一切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的传承与复兴,使旧城区居民通过商业经营形式加入到旧城改造过程中,而这一切离不开对设计和文化的重视。传统和创新的结合。建筑形式上,外立面保留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痕迹,内部五星级待遇,使建筑条件既有传承又好使用。
资深房地产开发商——张震(右一)
MUA的创始人之一徐晓黎认为面对具有历史感的空间在设计时要掌握一个广度。不能用力过猛,又不可把原来的空间没调试好,不方便当代使用。老建筑激活是一个综合话题,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关注和声音,主要的是看当下的各种使用使命。她希望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课题,能持续引起关注。
MUA的创始人之一——徐晓黎
论坛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在东二环最美的花园里,一个唯美的设计中心——亮点设计中心举行,它本身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老城区的改造不仅仅是空间的改造,还有人文上的理解。认同、功能、方便、价格等元素,这些在再生的蜕变中都是非常主要的。
一群把情怀、设计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他们用音乐,鸡尾酒、论坛和无以伦比的热情在北京老城区的上空口喊出一个大大的声音:北京,我们爱你,你好吗?
文字/丁平 图片/亮点设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