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分享标题《数字时代,建筑空间在如何变化》

7月27日,由国内新锐的商业设计媒体Hi设计与爱普生联合举办的场景唤醒论坛——数字影像介入商业空间上海站)完美落幕,近百名设计师、数十位品牌方、运营方、媒体等各领域的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邀请到了Hi设计联合创始人任维、更新设计创始人周游、SODA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姜元、南京缐状建筑设计研究室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倪鹏飞、拼格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夏弘达、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创始人谢赞以及全球领先的数码影像企业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工程投影机产品经理丁若明,一起探讨数字影像与商业空间的融合与创新。

以下是SODA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姜元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谢谢Hi设计今天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交流。我的演讲内容是《数字时代,建筑空间在如何变化?》既然大家已经聊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咱们直接一点,聊聊未来会是怎样的情景。

拿一部电影做一个开头,是前段时间大家都看过的《头号玩家》,它的设置是在2045年,场景里大家都戴着图上的眼镜,所有人在街上到处转到处看。看的什么东西呢?看游戏里面的场景,这个是游戏终极过关之后的奖励场景,实际是在破败城区里,因为现实问题太多,所以选择放弃。但是在虚拟世界里面还可以干很多事,比如社交,而且可以借助体感服装,体验和自己心爱的女孩牵手。可是我们真的愿意躲避在眼镜后,通过这些游戏装备和喜欢的人牵手吗?我当时谈恋爱的时候没这些,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谈恋爱时需要借助这些装备。

我们研究的是人和空间的关系,在人和空间的关系被虚拟世界影响较多,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忽略真实环境时,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我们的事务所2016年正式成立,在北京一个小院子里。这是我们的同事,第二位是我的合伙人宋晨。在此之前我在法国和让·努维尔先生工作过5年时间,模型是当时参与的巴黎爱乐交响乐厅的项目。让·努维尔有一句话“建筑的卓越性之一,就是能见证一个时代”。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如果以这样一个心态来看这个时代,是不是我们能有一个积极的方式把现实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的数字媒体技术融合起来,达到更好的结果呢?后面有些案例,是我们希望的,以新的当代技术和过去的传承,比如文化品牌,比如文物的结合方式,穿过时间的长河,让新旧产生对话的可能性。

第一个项目在北京的798与宝格丽、VOGUE杂志合作做的展览。这是宝格丽的历史文物回顾展。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借助现代的各种软件、设计方式,通过其他加工方式,以及多媒体的影像效果,把展览和宝格丽的产品做一体化的设计。我们希望人进入空间之后,有一段整体的记忆存留下来,而不仅仅是看到其中某一个展品。像宝格丽这样有悠久历史的品牌,在今天也希望更多的年轻客户更关注他们的品牌和商品,更多地了解品牌故事。因此我们用一个更现代的语言和大家沟通是比较高效的。这是入口的第一个空间,我们希望第一个空间有非常强烈的、包裹性的空间体验。左边是一个8米高的灯箱,里面是VOGUE拍摄的跟宝格丽相关的大片,当人们从入口进入时,会发现自己的身影和旁边这些模特的身影,都被投射到了对面一片片反光的镜面上,这些反光叶片可以非常均匀的将海报墙上的画面延伸到右侧的曲面上。

这是中心展厅,我们希望营造一种无限大的宝石空间体验。通常,一件珠宝,不管是一条项链,一块手表都是非常小的物体,我们希望人们参观之后,整体的观展体验是留在他心里的一个印象,包括参观的过程以及里面的每件展品。所以在设计上,我们把空间的尺度做了置换,让人变成比较小的尺度,在无限大的宝石空间里面参观宝格丽小巧的产品。

宝格丽的蛇形影像是根据人的浏览路线设计而成。空间中的宝石在现实中的净高只有4.5米,我们觉得还不够大,在设计时实体只建造了其中一半的体积,所有上半部分都是反射之后和下面连接形成的整体形态。这些宝石形态也都是通过参数化软件模拟生成的,在生成了几百个模型之后,选择了不到十个比较好看的形态。每个宝石表面都会有色彩出现,这是利用3M炫彩膜呈现出来的效果。现在炫彩膜虽然很常见,但是因它本身有反射的效果,可以帮助观众在不同的观展位置,看到不同角度的多彩动态影像。

这个是在成都博物馆,是我们与宝格丽合作的第二次展览,图片上是其中比较核心的八芒星展厅。空间展示比较简单,四周是用mapping做的包围的墙面。

这个项目是我们和保利集团合作,是文物拍卖之前的预展。我们在设计中通过空间体验方式表达拍品最核心的特征,这件拍品是中国雍正年间的文物,我们将瓶体上的云纹和龙纹提炼出来后,做出了一个和它形状对应的展厅。最后这个云龙瓶拍卖价值在一亿多人民币。

这是另外一次拍卖,展品在中心的柜体中,是乾隆年间的“八卦玲珑旋转笔筒”,我们选取了几个重要的卦象,可以通过互动将卦象的解释投射到幕布上,幕布上的云和凤凰都是飘舞浮动的动态影像。

今天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了一个与非常有历史背景的工艺品或文物对话的机会,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当你真的了解这些文物和工艺品时,你会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留下来,是因为他们都代表着当时最尖端的工艺水平。

对我们来说,每个此时的经典都是彼时的当代。

今天我们面临的需求是针对新的品牌。这是一个全新的品牌,图中的餐厅是我们为品牌首家店铺做的设计。做完后店铺很受欢迎,但设计完成后我们觉得还不够,设计得还不够好玩,或者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设计赋予品牌的特征还能更突出。怎么办呢?结合刚才几个展示项目,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这些产品只在封闭的暗环境中被人观赏。投影或者数字媒体没有办法在非常亮的环境下,完成从白天到晚上的不间断的展示。我们是建筑设计出身,人需要从白天到夜晚的全时段体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答案可能还要回到习惯性的设计内容上。在空间内,实体的造型是摆脱不了的,而真正能解决全时段的体验问题,只能是实体和数字相融合。

这是我们为品牌做的第二家店,面积非常小,只有二三十平米,这家店延续了BLUFISH海底主题元素,因为它在北京三里屯,那里晚上很多地方可以喝酒,但这是一个咖啡厅,它希望白天可以卖咖啡,晚上还可以喝酒,喝酒的环境气氛和喝咖啡的很不一样,白天吃饭需要更明亮一点。

在这里我们尝试结合实体环境和虚拟素材两个在一起,我们与雕塑工厂合作打造了一个阳光透过海浪照在沙滩上的纹理,在空间里架了两台投影仪,内容是有点抽象甚至卡通的海底珊瑚、水草、小鱼游动的画面。我们希望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像在浅泳时看到海下模糊、运动的、透明的、不清晰的视觉效果。

白天进来时非常有意思,其实这些海浪状的曲面制作蛮难的,晚上可以通过数字内容呈现的气氛变化,以及数字内容的动态呈现,带给大家喝酒的氛围体验。实际上我们在里面设计的小鱼从左边向右边游过时,有一个模糊、时远时近的效果,而投影的内容本身会也会自然地形成一个远近变化、虚实变化的视觉感受。这是对我们来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字内容和实体空间形态相结合的案例。

这是刚刚完成的项目,也在北京三里屯。像这种顶层空间最主要的是天花板,大家在楼下看第一眼看的都是天花板。这个项目现场一开始是这样,有一个小天台,在三里屯天台是非常稀缺的空间,我们希望它跟天空能产生关系——白云和风筝,我们把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提供给环境云之风筝的主题设置,同时利用可编程的灯光效果,让人在空间感受到云朵的色彩变化,在需要时还可以选择光影流动的速度,这给了我们很多变化空间效果的机会。这是可以分割室内和室外的区域的折叠门。整个空间内的颜色从白天到夜晚都是在变的。

这是另外的项目,在南京,是一家健康体验中心,这里本来是废弃的地下车库,我们需要把这个陡坡和地下室改改造成体验中心。

跟这次主题比较密切的是这个位置(见图),这个大转弯在设计时特别麻烦,它会让空间不连续,使参观的延续性被打断,在如此大的视线交叉点的环形区域,被我们改造为体验中心的核心展示区。

这个画面是我们定制的首个270度环绕渐开状LED屏幕,因为拐弯处过急,需要对人有强烈的引导感,所以这个屏幕在设计时,通过后面的结构以及很多细节的设置,让它可以根据模块产生如倒楼梯形的旋转曲面的变化,让人从外面进入到空间内部时,可以跟随曲面的变化,逐渐深入。当你站在270度曲面屏环绕包围的空间内时,现场体验的效果非常震撼。

在这个环节展示的第一个是没有历史的餐厅,我们需要在空间内植入它的品牌特征,让它能在今天激烈的市场中突出出来。第二个是已经存在的开发商,甲方希望体验中心能带给人们新的感受,希望跟新科技联系起来,给大家欣欣向荣的印象。这些重量级的品牌一直在尝试如何用建筑新手段和设计思路,给品牌注入新活力。

比如这个是奔驰和VOGUE合作的装置,在四个地方巡展,设计需求是要做艺术橱窗。奔驰是赞助商,需要在装置中展示车,如何把车展示好,有能和橱窗融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事。车最漂亮的情况是它在运动流线,静态的车缺乏视觉的刺激感,所以我们将一个小橱窗放大,从远到近,产生从小到大的效果,我们希望这辆车像从远处橱窗里陈列出来的方式。而车没法动,只能让环境动起来。这里面的画面一直在变化,车上反射的画面也随之变化。展现出车像行驶起来的动态效果,装置中的彩色丝带是为了衬托节日的气氛,同时它又是能体现由小到大的抽象效果的材料。我们选择了六种色彩,运用参数化工作,编织成了大家看到的形状。

这个是在上海,还路575号,这个是雀巢咖啡第一个全球概念店。外立面这些亮起来的东西都是产品本身,它的胶囊有神色和浅色,我们把这些白色胶囊都翻过来,在里面植入了LED灯泡。一共有三千个胶囊,有一千个植入了LED灯泡,方形的压克力盒子跟产品本身售卖使用是完全一样的尺寸,我们希望从某种角度上是把它现在这个产品售卖的这些包装,做成透明,让人看到里面存在的胶囊,这些胶囊可以依靠LED光源在外立面上形成动态的效果。它的好处是,白天不亮时大家看到本身产品最好玩的彩色胶囊,当天色渐晚时,会发现这些胶囊会跟隔壁那些最直接的LED屏幕一样形成动态效果,但是它是一个低分辨率的,反而有一种更设计的感受。

空间内部的右边是整面的镜面墙,主要目的是想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在右侧的镜面墙内,我们内嵌了6块55寸显示器,3块有触摸功能,屏幕不点亮时,墙上只浮动一些小按钮,如果你需要了解新咖啡的口味,或者销售人员向你介绍他们新推出的产品,只需要触摸这些圆形按钮,就会弹出整个画面的信息内容。其实大家传统的消费习惯,比如摸摸商品本身,看看它的材料,尝尝新推出的咖啡口味都是购物的根本需求。这几年因为网络购物形成了新的消费体验,出现了对产品参数,甚至对产品评论的需求。因此在这个案例里,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空间内的互动设计融合了人们传统的购物行为习惯,以及近十来年来因为网络产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在同一个空间内同时满足了两件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认为,空间将是可以步入的智能终端,估计很短的时间内将会越来越明显。

说说明天,这个问题最难。这是在北京通州的一个居住单元项目,给我们的命题是做一个我们心目中的未来居住空间。它是一个四方形的单元,只有一面是对外的开窗,在我们想象的理想未来居住单元里面,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技术快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但其实人的进化速度非常慢,我们需要最自然、最温和的材质以及视觉感受,人的生活习惯进化得不会太快。因此,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本的隐性的科学呈现方式我们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项目里,我们把所有硬件都隐藏起来。其中三面,我们用非常温和的纸质材料特卫强将其三面墙体连和在一起,天花和地面都是温和的木材材质,这里面大家真正看到的材料只有纸和木头,两种最亲切的、有温度的材料。在空间中,我们嵌入了四块显示器以及一些灯箱。打开灯后,某种程度上会让人产生恍惚的感受,会觉得自己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以为看到的是阳光照在纸上的灯光效果,而不是砖墙。墙面上分布了四块屏幕,通过网络连接了四个24小时直播的视频,分别连接了意大利、巴黎、英国和NASA。当你晚上醒来时看到北京的天空是黑的,但是意大利的天空已经亮了,游客慢慢聚集到广场上,你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旁的车流。让人有机会在相同的时间点,感受跨越大洲的另一个城市的景象。而时差的存在,又会让你感受到这种跨越空间的体验。这种体验可能在5年至10年之前大家没有机会体验,因为没有网络和媒体材料是无法营造出来的。

为了让空间内的画面极致的纯净,我们用不锈钢做了四周包围的框,只包起来内部的呈现区域,让人只能看到框内的画面,把技术隐藏起来,让内容发声。

“工程师的美学,建筑,这两个相互联系的东西,一个正当繁荣昌盛,另一个则正可悲地衰落。”这两句话是《走向新建筑》这本书的开篇。大家想一下,如果把工程师等同于今天的互联网技术、媒体技术的工程师,这句话是不是也成立?2019年,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们做的应该是张开怀抱,拥抱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去营造一些纯粹的、互动的、有意思的实体空间体验,吸引人们从小的屏幕里走出来,进入城市,在真实的空间里面对面地交流,去体验人最根本的交流的快乐。我想,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建筑师能做的一点事。谢谢大家!